近日,全国首个海洋渔业全产业发展规划———《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总体规划(2024—2035年)》出台。据悉,《规划》明确,到2027年,示范引领效应显现,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初见成效。全省年海水养殖总产量达440万吨,海产品加工率达35%,“现代化海洋牧场+”融合发展模式逐步推广。到2030年,产业体系全面升级,粮食安全“压舱石”作用进一步巩固。全省年海水养殖总产量达到500万吨,海产品加工率达40%,为全国提供现代化海洋牧场的“广东方案”。到2035年,全面建成“粤海粮仓”,海洋渔业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。全省年海水养殖总产量达到620万吨,海产品加工率达45%,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渔业强省。
其中,在构建高效联动的陆海空间格局方面,《规划》明确加强陆基、渔港、海岛、近海和深远海等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联动发展,提出构建“三带二十区”(“三带”即陆基全链支撑带、近海生态转型带和深远海规模化养殖带;“二十区”是二十个产业链条相对完整、空间紧密协作、特色化发展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岸海联动发展区)的总体发展格局。
对于如何培育全产业链发展动能,《规划》提出,将从增强“深蓝种业”核心竞争力、壮大多元化海水养殖生产、推动饲料动保绿色转型、加快养殖设施装备创新、构建协同高效的海产品冷链物流体系、完善多层次海产品加工体系、健全市场交易市场体系、创新多元业态融合等八个方面提升全产业链综合效益,培育壮大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各环节,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实现全产业链综合效益最大化。
同时,《规划》明确,要促进人才、技术等各类创新要素向涉渔涉海企业集聚,打造人才集聚高地,增强研发创新能力,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,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,促进人才链、创新链、产业链深度融合,以此强化科技创新引领。还将通过省内协作共建、省际互利共赢,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支点。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渔业交流合作分工,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,构建开放型海洋渔业发展格局。
此外,《规划》明确通过加强海洋渔业资源养护,探索养殖容量分区管控、打造无废养殖海域、增加渔业碳汇效能等四方面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。并将从增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、加强海上安全生产、提升应急管理水平、创新多元社会化服务、加强智慧赋能等五方面提出了健全支撑保障体系。明确了加强组织领导、加大政策支持、完善监督考核、扩大社会参与等保障措施。